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心情不好就想吃?從小建立的情緒飲食連結



當身邊的好友失戀、修課被當、或面試失敗時找你吐吐苦水,你會怎麼安慰他們呢?

「走吧,一起去大吃一頓!」面對生活中各種令人傷心的場面,我們常常冒著讓體重失控的風險,用「吃」來讓自己好過一點;隨著食物下肚,彷彿得到救贖,肚子上的滿足好像也漸漸昇華成心靈上的滿足。你當然知道這只是個讓你又愛又恨的錯覺(因為你的體重正在失控啊啊啊!!!),但你無法停下進食的嘴巴,因為我們早在孩提時期,就已經學會將悲傷的情緒與食物串聯起來了。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行為與腦科學學院副教授雪拉.霍勒布(Shayla C. Holub)博士,找來9149歲的兒童進行實驗。透過檢驗兒童在不同情緒狀態下吃零食的狀況,來探討兒童時期情緒對飲食習慣的影響。

霍勒布利用迪士尼獅子王影片中快樂、悲傷、與中性的內容剪輯,營造出不同的情緒反應,她將兒童隨機分成三組,讓他們觀看不同影片剪輯,以改變他們的情緒狀態;每個情境的影片長度都是3分鐘,而每組兒童的平均體重與平均年齡都是相似的。

當兒童觀看完影片後,霍勒布給予他們四種零食選擇──巧克力、金魚餅乾、糖霜動物餅乾、和巧克力泰迪熊餅乾,讓他們自由取用,並於實驗結束後,測量不同情緒狀態之下,兒童吃掉不同零食所攝取的卡路里數。

研究結果顯示,兒童在悲傷的情境下吃掉最多巧克力,其次是快樂情境,最後則是中性情境;霍勒布也發現,這樣的趨勢隨著兒童年齡增長而有所加。也就是說,兒童吃零食的偏好與食量,會受到吃零食當下的情緒影響,兒童可能會因為遭遇悲傷或快樂的情境,而吃更多特定食物(如又甜又好吃的巧克力),而且這種現象可能和後天的社會學習有關,因此越年長的兒童受到的影響越大。

「寶貝不哭不哭,給你吃糖糖!」在孩提時期,大人對小孩情緒的反應與處理模式,讓小孩漸漸學會利用食物來舒緩他們的負面情緒;而當食物與快樂的情境經常同時出現,生日吃蛋糕、過節吃好料,小孩也會將正向情緒與食物連結起來。食物與情緒的連結密不可分,當你意識到這樣的關聯時,剛剛吃下的美食已經化成過多的卡路里,肆無忌憚地長在你的肚皮上了。

如今我們知道小孩容易受到大人的飲食習慣影響,而改變食量和對食物的喜好。所以,親愛的爸媽們!若您想為孩子建立起較為健康的飲食價值觀,就必須從小做起,若讓小孩過度連結情緒與飲食(例如使用甜食安撫或獎勵小孩),會導致小孩養成心情不好就想吃的傾向。爸媽們也要特別注意自己是否有情緒飲食的狀況,因為大人是小孩模仿的對象,若爸媽自己習慣用吃東西來抒發情緒,小孩很可能有樣學樣。

而對於已經建立起情緒飲食連結的你,先別急著埋怨爸媽,只要記得在下次你遇到難過或開心的事時,不要因為情緒的起伏而吃得太多、吃得不健康,就能避免造成身體的負擔,並保持良好的體態。



參考文獻
Tan, C. C., & Holub, S. C. (2017). The effects of happiness and sadness on Children's snack consumption. Appetite. DOI: 10.1016/j.appet.2017.12.021


13 則留言:

  1. 我覺得那個括號的OS真的太傳神了XDDDDD
    而且妳是少數有使用標籤的人,我覺得很用心=)

    回覆刪除
  2. 有一個地方有點疑惑...研究方法那裏說是測量兒童攝取的卡路里,
    但是結果那邊說吃掉最多巧克力???
    (還是那些餅乾都是巧克力做的啊XDD)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你的提問( ´▽` )ノ
      他們把小朋友吃下的份量換算成卡路里去分析(比如吃3顆巧克力共500大卡、吃5塊金魚餅乾共200大卡),如此一來才能比較客觀的量化小朋友吃掉多少食物~

      刪除
  3. 很貼近生活日常的用語~ 讀來很輕鬆:-D
    覺得很有趣,不過在研究方法裡提到小朋友的體重與年齡相似,但不知道研究中是否有提及他們家庭的飲食習慣也相似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研究中只有提到小朋友對這些零食的喜好程度相似,至於家庭飲食習慣就沒有多做說明了> <
      但我想,家庭飲食習慣可能算是這個研究背後探討的影響因素之一,說不定研究者下一步要探討的研究就會加入這個變項呢ψ(`∇´)ψ

      刪除
  4. 文章開頭很吸引人,內容結構良好,讓人閱讀起來很舒服!

    回覆刪除
  5. 開場跟結論跟整篇文章讀起來很舒服~~
    實驗也都講解的很淺顯易懂!!

    回覆刪除
  6. 圖片跟內容搭配得很好XD 文字敘述很順暢,排版也不錯,讀起來很輕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