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人手一機的時代,現代人已經很習慣在各種場合下拍照留念。不管是偶像的演唱會、盛滿美食的餐桌上,或是每隔一陣子便會冒出的打卡盛地,我們總是希望透過留下影像讓美好記憶長存。但如果今天告訴你,拍照這個行為不如想像中一樣能夠輕易地把記憶整組「外帶」回家,反而還會讓某部分記憶喪失。你還會覺得非拍照不可嗎?
心理學家亞力山卓.貝拉席(Alixandra Barasch)與她的團隊找了近三百名受試者到展覽館做實驗探討拍照對視覺與聽覺記憶的影響。她們募集近三百名參與者到美術館觀賞古文物展覽,並且分成拍照組與非拍照組。兩組觀展時皆需要聆聽語音導覽,而拍照組能夠任意拍攝展覽內容且至少要拍下十張照片。觀展後兩組會馬上做選擇題測驗,測驗內容如展品名稱或是語音導覽內容,藉此知悉參與者是否確實記住展覽的資訊。為了排除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心理學家也建構一個VR藝廊讓參與者能夠在虛擬實境中進行同一個實驗(拍照組可以透過按鈕來拍下他看到的畫面)
結果顯示不管是在實體還是VR展場,拍照組相較於非拍照組對展品名稱或是其他視覺內容都有較好的成績,即便參與者沒有為該展品拍下照片,數據仍顯示他們記下的資訊比非拍照組清楚;然而在語音導覽的部分,拍照組的成績就遜色於非拍照組。換句話說,研究結果顯示出拍照這個行為使人在視覺記憶的部分強化,卻同時削弱了聽覺記憶。
世界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新奇事物等我們發現,即使是平凡的日常也同樣值得我們珍惜。人們因為不想輕易遺忘美好的一切而發明了各種工具協助我們,相機不斷地改良與輕量化讓現代人能夠便捷地得到影像,但如果今天告訴你按下快門的過程中可能使你忘記演唱會當天偶像的歌聲、鋪滿烤培根和荷蘭醬的班尼迪克蛋的口感,與徜徉在花海中漫盈的香味。下次拍照前,你會不會再多考慮一下呢?
-
參考資料:
整篇我覺得很通順,主題也很有趣,蠻喜歡的。唯一一個想跟作者討論的是:實驗結果呈現的是拍照可以增強視覺記憶,減低其他感官記憶,那標題部分的{忘記更多}會不會有點武斷,畢竟多數拍照的時候我們想記錄下的只是視覺刺激,所以我會覺得拍照反而是比較好的,跟標題會有點矛盾。雖然我覺得內文的介紹很詳細,但如果有人只看標題似乎會有所誤會。
回覆刪除感謝撥冗回應。
刪除首先,為了製造標題在閱讀上的衝突感,我使用「忘掉更多」-「失去」的概念來對應「外帶」-「獲得」的概念。至於化解衝突的部分,除了標題使用「可能」來降低武斷性之外,文中舉例我也特意補上聽、味、嗅覺為主的感官體驗。其目的在於讓讀完文章的人往後在進行各式感官體驗時,能夠因為看過這篇文章而去思考:到底是要拿起相機拍照記下更多視覺體驗(並且冒著風險),抑或是有其他選擇。
說穿了,本文有點像是先用click bait讓人帶著好奇(與擔憂)點進文章。閱讀後疑惑解決、思考並且帶入往後的人生。
那到底會不會忘掉更多?這個問題我想要和你提到的「畢竟多數拍照的時候我們想記錄下的只是視覺刺激」一起討論,這其實關乎到這篇文章我為何選用這個主題背後的脈絡,很值得討論也是我一直有在關注的現象。
結論先講在前頭「人類是視覺的動物,並且大部分的時候太依靠視覺並且連帶影響科技發展、社會環境。」
首先對於「畢竟多數拍照的時候我們想記錄下的只是視覺刺激」這句話我覺得可以反思究竟是我們「只想記錄下視覺刺激」抑或是「只想的到記錄下視覺刺激」甚至是「只能記錄下視覺刺激」?
假設個情境,如果今天吃到了一道很好吃的餐點,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把那個味道與口感使用工具紀錄下來,然後像是po照片般在不同時間地點或是社群媒體上向人展示?
沒有,目前還沒有這種東西。更確切地來說是沒有如同像是現代攝影科技般進步而普及的器材(外國科學家有做出模擬人類味覺的雞尾酒杯,但並不成熟也尚未量產)
對於紀錄,我們沒有太多選擇。事實上,除了錄音和拍照以外,我們很難輕易地用客觀的方式去紀錄下感官體驗。這可能歸因於身為視覺動物的我們更傾向於這方面的科技發展(至少在日常娛樂層面上如此),這也使得我們更依賴這些工具來紀錄分享我們的體驗,致使我們更渴望這些工具的進步,如此循環下去。新上市的手機常常提到配備了多好多高級的鏡頭並且有多少模式供人選擇,然而卻很少標榜配備多好的揚聲器,更別提有什麼味覺或觸覺紀錄器。主流網路社群平台上也是以影像作為主要導向(如臉書、IG、Tumblr...等)如果今天我們可以把下午吃的熱巧克力舒芙蕾的味道記錄下來PO到FB讓人親友嚐嚐看味道,我想這一定會改變整個網路社群平台的使用習慣與樣貌吧?
所以究竟是我們只想記錄視覺刺激還是有其他可能性,我覺得還更待討論,答案為何,仍須要做系統性的探討與研究也有待科技與時代證明。
不過以我個人經驗來說,我是名攝影愛好者但同時也熱愛音樂。最鮮明的例子就是有次我正在一場樂團的表演現場中,當下的我究竟是要拿起相機拍照,或是就讓身體徜徉在音符的流動中。最後我認為當下的聲音體驗的重要程度佔了更多一些。所以那天最後我並沒有拿起相機,反而閉上雙眼。
這個例子其實就呼應了文末「下次拍照前,你會不會再多考慮一下呢?」
我在知道拍照這個行為會得到什麼與冒著什麼樣的風險後,在這個場景做了屬於自己的判斷。至於如果閱讀完文章仍覺得矛盾或是認為拍照不會讓人失去更多,而是得到更多或有得有失的話,會不會是他/她其實已經根據以往的經驗而做屬於自己的判斷了呢?
最後的最後,再次感謝撥冗回應,4/16~4~29記得來總圖B1看攝影展XD
看第一段的時候真的有心頭一驚XD 不過原來是因為增強視覺記憶,其他感官的感覺或記憶就會被減弱。
回覆刪除可能標題可以解釋的比較少,像是最後一段的舉例就覺得很貼切!
感謝撥冗回應。
刪除事實上研究只有說聽覺喔,雖然很有可能其他感官也會有相同的效應(總不會眼睛只看耳朵不爽吧XD)
是說一樓方方那邊有很有趣的提問,有空可以看一下喔。
刪除還有我回應的最後一行也很重要喔XD
標題及第一段有些聳動,但後續編排及主要結論簡潔清晰,使人一目瞭然。
回覆刪除開頭照片十分漂亮,整體閱讀感十分舒服。
感謝撥冗回應,謝謝你的稱讚。
刪除標題部分可以看看一樓我在方方那邊的討論,希望可以解答到,或是有後續的疑惑歡迎再向我提出讓我們一起討論:D
標題會讓我個人覺得「拍照會讓我降低對當下的記憶力」,在閱讀完內文後才能理解想要表達的是「拍照增強視覺記憶、抑制其他感官記憶」。最後的結語讓人有所感觸,會讓我連結到現在社群網絡上發達的各種攝影分享功能 XD
回覆刪除感謝撥冗回應。
刪除事實上研究只有說聽覺喔,雖然很有可能其他感官也會有相同的效應(總不會眼睛只看耳朵不爽吧XD)
對於社群分享功能我在一樓方方那邊有做一小段討論,有空的話可以看看或是一起加入分享你的看法:D
文章中的重點利用字體加粗,很吸引人的目光,也感受的到語氣(?)的不同,內容也非常好理解,但覺得這個實驗顯示的結果不太像是忘記更多,而是沒有記得語音導覽的部分。
回覆刪除感謝撥冗回應。
刪除這個實驗的確是指出聽覺記憶的衰退,對於這個實驗結果是否能夠推廣到其他感官體驗上實在讓人很有興趣啊真想要做個實驗來看看啊!
至於「忘記更多」的部分我在一樓方方那有做出簡短的討論,有空的話可以看看或是一起加入分享看法:D
文章一開始的導入很棒,應用拍照這個貼近日常生活的情境來吸引讀者。不過,文章最後提到會失去「鋪滿烤培根和荷蘭醬的班尼迪克蛋的口感,與徜徉在花海中漫盈的香味。」這邊與本研究所做的內容(視覺、聽覺記憶)並不相關,所以我認為這樣的推論並沒有舉出相關支持的文獻,而比較單純屬於作者自身的想法。
回覆刪除感謝撥冗回應。
刪除確實你所提的部分並非研究所提的「視覺-聽覺」關係,更能說那些例子是我特意放進文章內的,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將研究結果推展到日常層面上,謝謝你的建議
喔!原來拍照真的比用眼睛欣賞的效果還差啊!
回覆刪除文章首尾呼應,讓我真的有所反思。
我想知道實驗過程有時間上的限制嗎?
回覆刪除因為有可能是因為時間有限
導致存取視覺記憶的時間壓縮到其他感官存取記憶的時間
假設拍照組待在展場內的時間拉長
會不會降低視覺以外的感官記憶削弱的程度
或甚至有可能擁有比非拍照組更深刻的記憶?
覺得文章讀起來很順暢~主體也很吸引人!不過我覺得,很多時候拍照不就是為了記下眼前的景色嗎?如果拍照可以增強視覺的記憶,那應該要多拍一點吧~而且拍完照之後,大家應該都還是會好好吃飯吧X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