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聽話就是要打,打了就懂事了。」「這次考試你如果低於九十分,少一分打一下,這樣你才會知道要讀書。」
這樣的話語對大家而言可能不陌生,雖然現在已經禁止校方對學生體罰,但仍有人認為「華人的小孩就是欠打」。心理學中著名的操作制約告訴我們,如果做出某種行為時會受到懲罰,久了以後就會減少做出此行為的頻率。然而對孩子體罰也是如此嗎?究竟孩子是不打不成器?還是其實體罰會對孩子有負面的影響呢?
心理學家怎麼說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心理學家—維多利亞泰勒(Victoria Talwar)為了想知道體罰對小朋友的影響,在西非的兩個私立社區幼稚園中,找了63名三歲到六歲、家庭背景相似的小朋友。這兩個幼稚園其中一間在小朋友犯錯時會用藤條或巴掌處罰,另一間則是會口頭責備或要求罰站。
心理學家們對小朋友們的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ing performance)進行評測。執行功能的測試分包含了延宕滿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禮物延遲(gift delay)、卡片排列任務(dimensional change card sort) 這三項作業,且負責計分的實驗者並不曉得體罰與否的實驗假設與分組。
延宕滿足作業中,實驗者分別在兩個碗中放入不同份量的零食,並告訴小朋友他會離開一陣子,如果能在位子上等他回來,就會得到大份的零食;如果沒辦法一直等,則可以按鈴叫實驗者回來,但只能得到小份零食。小朋友的等待時間、觸碰晚和零食的次數、所有避免自己注意零食的舉動,皆由另一個實驗者記錄下來。
禮物延遲的實驗,實驗者會告訴小朋友要包裝神秘禮物,而小朋友必須轉身背對不可偷看,但此時小朋友則面對了事先安裝的隱藏攝影機。透過隱藏攝影機,由另一位實驗者觀察並記錄小朋友偷看的方式和偷看次數。
卡片排列任務是給小朋友一組卡片進行分類,先讓小朋友以「形狀」分類進行數次後,再以「顏色」分類數次,之後再進行進階的卡片分類作業,如果卡片上有星星記號時,要以顏色分類,沒有星星記號則用形狀進行分類,並以小朋友答對的卡片張數計分。
實驗結果發現,年紀較小的小朋友不論犯錯是否會被體罰,他們的執行功能分數是差不多的。但年紀較大且犯錯時會被體罰的執行功能,則顯著低於同齡不會被體罰的小朋友。心理學家認為是體罰影響了神經的發育,故年紀較大的小朋友長期在會被體罰的環境下,其神經發育便受到了更大的阻礙。
我們能做什麼改變?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常是絞盡腦汁的想著要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犯錯後知錯並且改過不再犯。然而在面對孩子失控的狀況時,體罰或許的確是能立即見效的速效藥,但他的副作用卻會對孩子的神經發育和認知發展造成許多長久而深遠的影響,這樣的代價是得不償失的。
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建議家長們能用溝通的方式來教育小朋友,使小朋友並不是因為知道「這樣做會被處罰」所以避免這樣的行為,而是知道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做這樣的事會造成什麼不好的後果,在不會被處罰時也能保持自己的原則,如此一來才是真正的學習與成長。
用適當的言教與身教來代替體罰,讓小朋友在學習的過程中身心也能夠健全的長大,讓我們一起努力,將不適當的體罰停留在上一代吧!
參考文獻
Victoria Talwar, Stephanie M. Carlson and Kang Lee. Effects of a Punitive Environment on Children's Executive Functioning: A Natural Experiment. Social Development, 26 July 2011 DOI: 10.1111/j.1467-9507.2011.00617.x
想問一下執行功能具體是指哪些能力~?
回覆刪除想請問受試者是在三項作業上都有顯著差異嗎?
回覆刪除有小標題以及特別標示重點,在排版上很舒服~
回覆刪除不過會希望實驗結果可以再多作一些說明,像是呈現三樣實驗結果的圖表,讀來會更清楚:-)
覺得可以在三個實驗後面加上結果比較好,會比較容易使讀者了解實驗與有沒有受底罰的孩子的關係較明確哦~~
回覆刪除文章開頭不錯,會讓人想閱讀下去!但三個實驗的結果沒有寫出來,無法立即了解其連結性。
回覆刪除我很喜歡三項作業的詳細解說以及小標題的使用!!
回覆刪除另外"我們能做甚麼改變"的那段內文變得好小,有點難閱讀,
不知道是不是我電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