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假設的情境真的能和現實情況相提並論嗎?




大部分的讀者應該都有聽過「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此難題在道德心理學的研究範疇中已經成為一個基本範式。在此難題中,每個參與者會被要求去想像:在一個情境中,有五個人被綁在鐵軌上,而火車即將撞上他們,在此同時,你可以選擇拉起控制桿,讓火車跑另一條有一個人被綁在上面的鐵軌。
但這種假想的情況,真的可以對比現實情況嗎?

比利時根特大學(Ghent University)的Dries H. Bostyn教授以及他的同事Syben Sevenhant Arne Roets找了300名的受試者去探討「現實情況和假想情況間的落差」。

實驗方法:
研究人員將受試者分成兩組,每一組都會填寫關於電車難題的線上問卷,第一組會在填寫問卷的一至兩個禮拜後到實驗室進行真實的仿電車難題情況,然而第二組依然是在線上填寫對於仿電車難題情況的看法。仿電車難題的情境是實驗者將老鼠分成兩個籠子,裡面分別是一隻老鼠和五隻老鼠,在五隻老鼠的籠子上裝有電擊器。受試者會被告知老鼠將會承受疼痛但不會造成傷害的電擊,並可以選擇拉起控制桿,將電流導至一隻老鼠的籠子,讓五隻老鼠不受到電擊。但事實上,並沒有任何的老鼠會遭受到電擊。

實驗結果:
結果顯示,第二組線上假設情境的人,選擇被動選項,也就是拉起控制桿並將電流導到一隻老鼠的籠子的機率,是第一組真實情況的兩倍。而在比較第一組人員在線上問卷填答和真實情況的選擇之後,得出人們的真實決策偏好和假設情況的決策之間並沒有正向關聯。

結論:
道德問題在近年來變得很火熱,兩方的正反論點都有人支持,然而最重要的並不是哪個才是最正確的,而是當事情真實發生後,人們的選擇會是什麼。在假設的情況內,選擇變得很自由,因為我們不需要活在該選擇中,不會受到太多社會的約束。然而當真實情況時,去做「對的選擇」的壓力會大得多。

參考資料:
https://www.sciencedaily.com/news/science_society/

8 則留言:

  1. (幫企管系 洪迎禎 發文)因為她電腦不能新增貼文~

    回覆刪除
  2. 覺得很有趣,真實的世界或許說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實驗場,只不過構成這個實驗廠的條件太多,很多時候實驗也就只有唯一一次。所以我對這個主題感到相當有興趣。
    不過中間「而在比較第一組人員在線上問卷填答和真實情況的選擇之後,得出人們的真實決策偏好和假設情況的決策之間並沒有正向關聯」這一段比較不好理解(嗚嗚我中文造詣差),希望可以用更淺顯的方式描述:-D

    回覆刪除
    回覆
    1. 好的,我想想看怎麼改在編輯一次!!
      謝謝你哈哈

      刪除
  3. 一直都對電車難題有興趣,沒想到真的有人做了跟這個哲學議題有關的實驗。不過總覺得這項研究沒有太多延伸性就是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他感覺只是利用結論去推導一個事實,假設是要討論哲學性問題的話,這些假設應該不夠

      刪除
  4. 文中有提到問卷,如果可以提一下裡面的大致內容可以更了解實驗~

    回覆刪除
  5. 參考資料沒有連結至原始文獻哦!
    因為我想知道原始文獻的結論是怎麼寫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