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駭人的新聞層出不窮,當你看到新聞中令人髮指的恐怖場面,和那些他人痛苦的圖片時,是否跟我一樣想趕快把視線轉移,或是有些憤慨不滿的情緒以至於你無法想像這種不公不義的事情發生,心情因此也跟著受到這些負面新聞影響。
然而當苦難的事更靠近你的生活圈時,就像人生中多多少少難免會目睹家人朋友經歷一段艱難的苦痛,此時更是令人椎心萬分。不過最近一項令人振奮人心的研究剛發布了,如果能像鍛鍊肌肉那般,鍛鍊目睹他人受難的那顆憐憫心,這樣我們也就能在面對別人痛苦時變得更有同情心及冷靜的能力噢。
研究過程:
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分校剛於今年5/22日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期刊上發表了這項研究,研究是由位於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歐賽爾醫學整合中心精神病理學助理教授Helen Weng所領導,她在威斯康星就讀碩士時就開始著手了這項研究。
動機
他們團隊對於為何有些人天生就比較敏感容易受傷,而另外一些人卻顯得韌性十足,對於前者我們是否有辦法透過訓練幫助他們推向另一種?這又有點像是我們常講的:生命歷練會增強你的挫折忍受力。那麼這種看待他人受苦的挫折忍受力是否也能透過簡單的訓練而逐漸增強,以便不用我們一定得遭遇一些苦難才能成長呢?
日後目標也希望能將這套訓練實際應用在醫務人員,執法人員,心理重建人員…等等這類需要第一時間陪伴受難者及其家屬的這些助人工作者身上,以減輕他們陪伴時的心理壓力,也使他們更少出現同情心倦怠的狀況。
研究方法
於是他們實驗選定了56名從未練習過同情心冥想訓練的參與者,並將其隨機分配到同情心冥想組及壓力重新評估組。
前者請參與者接受「同情心冥想訓練」,主要訓練內容是讓他們想像他人受苦,並且以一種平靜非判斷的方式注意自身反應。且又依照人際關係將所想像的受苦對象分成五類:自己、愛人、中立的人(陌生人)、敵人、以及普世眾生。用這樣的方式分類,同情心冥想訓練就像是逐漸增加「重量」般的訓練肌肉(重量指的是和在乎對象的關係距離)
請他們想像之後研究人員又請參與者練習試著對那些對象產生關愛和希望幫助到他們的想法,例如請他們在每次的想像後都覆誦有同情心的話語:「願你免受苦難,願你快樂幸福。」
兩組的實驗參與者都被要求每天練習30分鐘,並持續兩週。在訓練前後都有進行fMRI任務測驗,測驗內容是請參與者觀看陌生人的中性圖像以及受到痛苦折磨的人的情緒喚起圖像 - 如燒傷受害者或哭鬧的孩子。然後他們要透過分別訓練後的策略作出情緒反應,此時比較他們的腦區活化程度,以及眼動相關行為。
Weng認為:“我們的眼睛是表達關心的窗口,”她也好奇:“在腦中更多地看待痛苦可能會轉化為更多地實際注視著現實世界中的痛苦嗎,並且這可以用更少的痛苦來完成嗎?”
所以是否「可直視現實中的苦難」是一種可以直接表示「一個人已經具有足夠心理素質去面對,以及對苦難者施予同情」的行為呢?
接下來Weng會用它的眼動行為與情緒反應的腦區的相關研究來告訴你。
實驗結果:
令人雀躍的是,在這兩個組別中的確在感知痛苦的腦區活躍度有顯著差異。
接受同情心冥想訓練的人傾向於更直接地看待負面形象的痛苦。他們在杏仁核,腦島和眼眶額葉皮層,這些主管恐懼悲傷的情緒腦區表現出較少的活動,以至於他們沒有作出撤回反應也就是移開視線。
而這個情況在壓力重新評估組並沒有出現。表示同情可能是人們面對痛苦時可能變得平靜的一種機制。
這個機制運作原理是因為當你看到其他人處於痛苦之中時,可以實際轉移你的注意力到視覺上使你不那麼痛苦。
也因為同情心冥想減慢了事情的處理速度,所以人們可以練習更冷靜,注意到此時出現的情緒並學會對它作出較少的反應
最後Weng也補充道。“同情心冥想訓練給了人們更多的精神空間專注於對方,練習祝福並且希望對方好一點,我認為這兩部分對於有效應對人們的痛苦真的很重要。”
不過這項研究也是在以前從未冥想過的人身上進行的,目前尚不清楚科學家是否會在已經進行過大量同情冥想練習的人身上發現更明顯的結果。所以他們實驗團隊也表示日後還會用更多人和更多樣化的情況重複這個實驗。
個人看法:
這篇研究我覺得和「施比受更有福」的概念有點相像,沒想到在兩種情緒調節策略上,培養同理心的同情心冥想訓練會勝過直接減緩自身情緒的壓力再評估訓練。
前者透過更主動的對他人施予同情心的方式,可以減緩自身看待他人受難的痛苦,反觀壓力再評估訓練,關注在自己的壓力上,下次再面對他人受難時,仍舊是倍感壓力的,是想要移開視線的。
如果你未來有興趣的志業剛好是會跟社會案件有關的助人工作者,像是,醫生、執法人員、心理師、社工師…等等。在面對受害者家屬時,要用什麼樣的心情將自己介入其中,又不會為自己造成心理負擔呢?那就該好好鍛練一下自己的憐憫心肌肉囉!
補充說明:
同理心與同情心的差異:
同情心(sympathy)=注意、感受、回應
同理心(empathy)=同情心 + 想像
我們對一件有經驗能體會的事情給予注意,感受,回應,這時候是同情心。
而對於一件從未感受過的事,從已知狀況去模擬想像,將自己帶入情境,並且也去感受,回應,此時叫做同理心。
所以越常練習同理心,越容易同情處在與自身經歷不同的人。
而本篇文章英文的用詞是:
慈悲=憐憫心(compassion):
a strong feeling of sympathy and sadness for the suffering or bad luck of others and a wish to help them.
在面對他人的苦難時,我們會引發強烈的同情心和傷感,並且希望自己去幫助到他們。
不過有時也由於這苦難有時太過強烈,會讓心理素質不夠強健的人,或是共感性太高的人,無法承受那份情緒。因為這份強烈到讓他們完全陷入在情緒當中,這時候反而不能完全對他人做出同情。以至於這份能力在助人工作者上是非常重要的。
資料來源: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5/180522170049.htm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g.2018.00771/ful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